首页 综合 > 内容页

芜湖无为汤沟人汤柏林与三位文化大师的故事

来源:芜湖日报  编辑: 刘晓东 发布日期: 2023-09-01 10:06:15

说说一位汤沟人与三位文化大师的故事

汤柏林(1922-2017)是一位著名的外语专家和诗词名家,无为汤沟镇(今属鸠江区)人。汤柏林1946年毕业留校于安徽学院(安徽师范大学前身)外语系,1948年考入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教育系。他在求学过程中,有幸先后受教于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三位大家,得以近距离亲身感受这些大师的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。


(资料图片)

赵景深

1944年2月,汤柏林还是在安徽学院求学的高年级学生,学校迎来了从上海辗转前来任教的著名戏曲研究专家赵景深先生。抗战期间各项条件艰苦,赵先生和汤柏林这些学生们在一排平房中比邻而居,朝夕相处。汤柏林得以近距离接触赵先生。赵景深为人随和,毫无名教授的架子,而且诲人不倦。他讲授的《文学概论》《戏曲史》等课可谓精彩绝伦,连教室的门窗外都挤满了人,后来学校干脆把他的上课地点移至大礼堂内,这才缓解了“人满为患”的问题,“赵满堂”的美名也就不胫而走,享誉学界。同时赵先生还是个昆曲迷。他教戏曲时,总是边教边唱,唱得无比投入,声情并茂。汤柏林最难忘的是,一次学校在大操场举行中秋晚会,压轴节目就是赵先生和赵师母的昆曲清唱,他俩分别演唱《牡丹亭·游园》中的杜丽娘和春香。场下鸦雀无声,听者无不有“三月不知肉味”之感。会后汤柏林写下“星斗低昂惊绝唱,曲终万籁俱无声”等诗句,来答谢赵先生带来的这次“如听仙乐耳暂明”的戏曲盛宴。

抗战胜利后,学院东迁,赵先生也回到上海,从此天隔一方,音讯渺茫。直到1973年,汤柏林才重新与执教于复旦大学的赵景深联系上,他在信中附上《怀赵景深老师》五律一首:

往事留佳话,长怀赵满堂。

片言除困惑,古调辨宫商。

学海群星灿,文坛别帜张。

愧余迟且钝,叨许列门墙。

不久收到赵先生的回信,说:“收到你的信感到很温暖,并翻阅在安徽学院时的授课笔记,印证了我讲授《文学概论》时,你的成绩是95分,是当时听课学生中成绩最好者之一……你赠诗中的‘片言除困惑,古调辨宫商’是太过奖了,我愧不敢当。”

李辛白

1946年汤柏林从安徽学院毕业后留校任外文系助教,结识了中文系同事——无为乡贤李辛白先生。李先生被尊为中国“白话文的开山老祖”。李辛白早年执教于北京大学,与陈独秀、李大钊、鲁迅、胡适等往来频繁,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文化名人。他非常关心汤柏林这位小老乡,推荐其到芜湖建国中学兼课,既发挥其才,也多点“外快”补贴家用,为生活减负。对正承受生活压力的汤柏林来说,李先生此举无疑是雪中送炭。李辛白还把所著《水破山人诗稿》相赠,并请小老乡“指疵”,让汤柏林铭记前辈乡贤的虚怀若谷。此外,李辛白对汤柏林的诗词精心批阅,如对《渝州之行未果》一诗:

迢遥巴蜀路三千,梦里峨眉落照边。

安得一鞭驴背稳,梅花细雨剑门前!

李辛白认为此诗是从陆游的“衣上征尘杂酒痕,远游无处不销魂。此身合是诗人未?细雨骑驴过剑门。”中化出的,并推陈出新,自抒胸襟,严谨地写下了“风神摇曳,深得放翁(陆游号放翁)神髓”的评语。总之,得到李辛白的指导和勉励,让汤柏林“大受鼓舞,越发热爱诗词”。

顾毓琇

1948年秋,汤柏林来到南京,在这里结识了顾毓琇先生。顾先生是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,桃李满天下。

汤柏林初识顾先生时,即惊讶于其“口无遮拦”式的仗义执言。有一次,顾校长应邀参加师生周末茶话会,汤柏林当天也在现场。当有人谈及当时的金圆券时,他亲耳听到顾校长怒斥这是一件“荒唐”事,并点名批评主政者对经济规律的无知。他提醒大家,如果手中有金圆券,要尽快用掉,不然将贬得分文不值。顾先生一语成谶,金圆券发行后果然一贬再贬,最后几乎沦为废纸。顾先生不仅是一位具有深厚造诣的经济学家,还是一位文学的多面手,出版小说、戏曲、话剧、音乐及古典文学、诗词赋等多种著作,还发表过诗歌两千余首,长短篇小说二十余部,剧本十多种。

1950年,顾先生移居美国,汤柏林也举家迁至杭州。“明日隔山岳,世事两茫茫”,师生俩此后再未见面。

2017年,汤柏林在杭州去世。留下《高中英语答疑》《英语幽默笑语300例》《中级实用英语词典》《中学生怎样学好英语》等英语类著作,还有《启微轩吟草》《启微轩诗联丛话》等文学著作。如今,汤柏林先生已成为汤沟古镇的一张文化名片,他的传奇人生也在汤沟古镇口口相传。(蒋华)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中公供销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  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